引导动力电池产业的相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的开发,并参与符合岗位需求的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开发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10本,加快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迭代,填补国内动力电池系列教材的空白。

一、基于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设计教材的体例结构
1.从岗位中梳理职业能力清单
邀请动力电池行业企业专家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团队成员依据职业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共同分析课程对应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与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列出职业岗位能力清单,并按工作任务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类。
2.基于职业能力清单设计教材体例
列出职业能力清单后,教材开发团队对每项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化分析,结合教学标准和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列出每项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点、任务载体、教学方法和配套的教学资源,形成用于教材体例的教学内容组织结构。
二、重视教材中学习任务的精细设计
1.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做”合一的学习任务单
典型工作任务选用或关联能激发学生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案例,学习任务单包含任务描述、实施环境、完成时间、能力要求、质量要求、考核方法、注意事项、问题思考以及知识链接等信息。师生通过研读学习任务单能清晰地认知任务的来源和实际意义,完成该任务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任务实施的步骤、方法、限定的时间,工作成果呈现的状态、达到的标准。
2.基于学生学习特点,设计能力训练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任务实施方案
教材利用表格、图片、文字及外链资源展示任务实施的具体流程、每项操作的具体方法、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及作业的安全准则,以此精准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按流程实施各项操作。
3.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设计立体化的学习资源
利用视频、音频、动画、仿真等数字资源,VR、AR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建设多媒介、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学习资源,服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