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政策引导: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协调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纪要(川府阅 [2021] 176号)精神,为夯实宜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核心地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引领带动四川省万亿级锂电产业集群发展,培养电池产业链“工艺一线”紧缺的高级技能人才。
院 训 强电池技能 创绿色未来
办学定位: 培养电池产业链“工艺一线”高级技能人才 。
办学实力:
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理事单位
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
四川省稀土永磁铁氧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紧缺领域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宜宾市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宜宾市化工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乌克兰院士赫里霍恩科·达吉雅娜团队加盟的新能源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摇篮
办学特色: 培养目前市场产业化各类电池产业高级技能人才,各类电池产业电极材料一线工艺技能人才,各类电池产业组装一线工艺技能人才,如:锂/钠离子电池产业,太阳能电池产业,碱性电池产业,铅蓄电池产业,燃料电池产业,镍氢电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工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条件: 学院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产业教授(高级工程师)7人,客座教授6人,融资6000万强化教学科研硬件设备配置,从研发教学到生产线工艺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发展愿景: 按照学校“调迁、扩规、进位、升本”总体规划,深化改革,促进区域产教合作,横向输送电池产业高端技能人才,纵向拔高职教水平,力争触碰新能源电池产业职教本科高精尖,倾力打造新能源电池学院为国内顶尖,世界知名的职教本科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