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三教改革 >> 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


新能源电池学院具备一支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是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共30人,其中清华大学博士后1人、博士4人,教授8人,归国留学人员2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超过80%。专业领域涵盖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材料、化工、环保等方面。

下一步将全力开展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一、运用行动导向的职教方法

从“讲授”到“实践”,实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方法。从团队负责人到骨干教师,分级组织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做法、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工作过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提升教师“理实一体”下的协作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习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类型的特点把技术标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等融入课程中。

二、提升产业引领的专业技能

从“课程”到“项目”,对接动力电池产业标准开发科技与教学项目。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动力电池企业项目为实施载体,通过下企业社会服务、访问工程师、挂职锻炼,引入企业在新校区组建工作室、校中厂等途径开展校企合作,提升技术技能和创新实践水平,并协同课程团队开展“1+ X”证书相应职业标准到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与对应,及时将动力电池企业项目进行教学化转化。

三、融合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

从“线下”到“线上”,推动信息化教学向融合创新演进。依托 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移动学习、虚拟仿真实验、智能化学习的研讨与实践。依托在线开放课程组与动力电池企业建校企、校际合作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建共享交互式微课、活页式教材、积木式题库、情境式案例、职业标准等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依托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推行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数据化描绘式管理。

四、分类组建课程群模块化师资

针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岗位需求,专业群以产业岗位链分层对接课程组,按照模块化、结构化的课程逻辑,将前后有序、相互影响、具有课程间互动的相关课程以集群方式重新集合,重构课程体系,形成分类组合、层级结构的模块化教学团队,深化“三教”改革。

五、专兼融合引企驻校

通过多种途径引入动力电池企业骨干技师、领军人才,工程项目入驻校内,分类对接实训课程、实习就业、专业标准、项目开发等实践环节,配备专业教师跟班,协助企业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项目教学化转化,充分发挥专兼教师合作优势。以共建共享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校际共建课程模块、开展师资培训、合编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协作课程实施。对接不同课程( 群) 特色,组建平台课、课程组、工作室等多样化教师组织形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六、打造教学创新梯队

以博士人才为引领,加强团队带头人与职教名师和技能大师的对接,提升团队带头人的专业治理、标准研制、课程开发领导力。鼓励骨干教师向技术技能型导师发展。分类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协同开展项目与课程开发。打造“专家带教师、教师带学长、学长带学弟”的学研氛围。

七、构绘成长历程可视化雷达图谱

依托信息管理平台,跟踪记录、反馈团队和教师个人的成长动态数据; 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团队和个人在成长历程中的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使团队和个人在成长过程能及时直观地了解能力提升、业绩贡献、素质提升等要素的变化情况,及时开展教学反思并作持续改进,从而促进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实力的持续提升。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新村74号
版权所有 © 2022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电池学院 联系电话: